2023西泠秋拍|史上首个京江画派专题,以拍卖推呈画史-凯发国际k8官网登录手机

2023西泠秋拍|史上首个京江画派专题,以拍卖推呈画史
时间:2023/11/23 作者:西泠拍卖 来源:西泠拍卖


镇江,古称“京江”“京口”“丹徒”等,繁多的名称下隐含的是丰厚的历史底蕴。北宋米芾晚年定居于此,观景悟道,遂有“米氏云山”,也成为后来京江画派根源之一。

米芾称镇江为“城市山林”,精准地概括了这座文化名城在城市和山野间切换自如的独特气质。京江开派祖师张崟与文坛领袖王文治一同纂修《丹徒县志》,又为云山诗意增添了描绘家乡的精准,同时奠定了京江画派融会传承与创新、诗意与实景的基调。





本册创作于嘉庆元年(1796)秋八月,上款人骆绮兰为袁枚、王文治及王昶女弟子,斋名“听秋轩”。全册以“梦境”为主题,女子赋诗,男子书写绘就。骆绮兰创作《纪梦诗》八首。


王文治题写骆绮兰纪梦诗,并在题耑中录骆绮兰所作《纪梦诗》自序;京江画派潘思牧绘骆绮兰诗意图八帧。后有袁枚、曾燠、潘奕隽、吴云等人题跋。几乎全册都有同时代著录,且收录于骆绮兰诗文集中。



2023西泠秋拍

王文治(1730~1802)书、潘思牧(1756~1843)绘,

袁枚(1716~1797)等跋 为女弟子骆绮兰作 听秋轩纪梦诗意图

设色纸本·纸本  册页(共三十二页)

30×21cm×4  23.5×17cm×26  30×21cm×2


说明:女弟子骆绮兰上款。王文治题签、题端并题跋。袁枚、曾燠、潘奕隽、吴云、许仙圃、宗源瀚题跋。宗源瀚、沈梧、周镇荣旧藏。


本册创作于嘉庆元年(1796)秋八月,上款人骆绮兰为袁枚、王文治及王昶女弟子,斋名“听秋轩”。几乎全册都有同时代著录,且收录于骆绮兰诗文集中。


王文治号梦楼,本册记载骆绮兰八个梦境,每一开都都绘有屋宇楼阁,伴随旖旎云气,可作梦楼观。骆绮兰诗:“梦”到幽闲处,风光似早秋。奚童遥引导,是我读书“楼”。本册可视作弟子向恩师斋号的致敬与诠释,京江文化圈的传承,师徒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这一册中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

本册来源清晰,流传有序。袁枚跋文收录于《听秋轩赠言》,为袁枚最晚年小楷经典之作。是册曾进入宗源瀚收藏,1866年宗源瀚为之作跋,后又为宗湘文幕友沈梧所藏。本册外观为民国旧装裱,附带老布套,保存品相极好。


王文治题签


著录
1.《听秋轩赠言》卷三,[清] 骆绮兰撰,清乾隆六十年(1795)金陵龚氏刻本。(袁枚题跋)

2.《袁枚全集新编》第17册p14-15,浙江古籍出版社,2015年。(袁枚题跋)


诗文著录

3.《然脂余韵》卷四,王蕴章著,民国铅印本。


上款简介

骆绮兰(1754~?),女,字佩香,江苏句容人。江宁诸生龚世治妻。早寡,少耽吟咏。为袁枚、王文治诗弟子。善花卉,工写生,尤喜画兰,以寄孤清之致。拟恽寿平能乱真。中岁皈心净业,深于禅理,诗、画更不多作。著《听秋轩诗集》。



潘思牧画山水赋色淡雅,刻画精细微可人,与骆绮兰诗意完美贴合;王文治书法潇疏秀逸,形成左右呼应,相得益彰。


王文治作为京江文坛领袖,在朝野中声誉卓著,其对京江文人士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,他的思想和审美深刻影响着京江的画家群体。因此,可以说王文治极大影响了京江画派,乃京江画派之先驱。




王文治(1730~1802),字禹卿,号梦楼,室名柿叶山房,江苏镇江人。

乾隆二十五年探花,官翰林,出任云南姚安府知府。曾掌教杭州崇文书院。

工书法,与翁方纲、刘墉、梁同书并称“翁刘梁王”四大家。



王文治录骆绮兰所作《纪梦诗》自序、跋文



王文治为此册题签、题耑、录诗文八首,题跋,字数之多、篇幅之完整实为少见。作为京江画派领袖,王文治为女弟子纪梦,这一举动打破了当时的世俗常规,足可见对骆绮兰的重视程度之深。




上款人骆绮兰出生于书香世家,比起许多闺秀诗人,骆绮兰的人生境遇并不顺利,但是通过投入袁枚、王文治门下,骆绮兰拓展了自己的社会交游网。




骆绮兰[清],女,字佩香,一字秋亭,江苏句容(今属江苏镇江市)人。

江宁龚世治之妻。曾向袁枚学诗。有《听秋轩诗稿》四卷。


骆绮兰著有《听秋轩诗集》(1795年)六卷,乃由王文治代为刊刻,并进行校勘。本拍品的题跋者袁枚、王文治、曾燠三人,皆为骆氏《听秋轩诗集》作序。此后骆氏又出版了《听秋轩赠言》(1796 年)与《听秋轩闺中同人集》(1797 年)。


其中,《听秋轩赠言》收录了多达 106 位文士题赞其诗歌或绘画的诗文,除袁枚、王文治外,还包括毕沅、姚鼐、张问陶、法式善、吴锡麒、赵翼等众多乾嘉之际政治界、学术界、文化界的代表者。



本篇袁跋气息静穆平和,极具书卷之气。

此时袁枚已年过八十,依然为女弟子题长跋

同样赋诗八首,对应骆绮兰八首《纪梦诗》



骆绮兰传世作品不多,但她积极参与袁枚、王文治友朋圈中各类诗词书画雅集,还时常延请众多名士为其画作题诗。骆绮兰的例子能够呈现当时一部分闺秀作家文学活动之广度。



本册绘图者潘思牧为潘恭寿族弟,他与王文治的交往源于其兄。与潘恭寿一样,潘思牧本款作品流传甚少,时常由王氏代题或经由王氏题咏。


潘思牧是一位高寿的画家,他的创作旺期横跨了“京江画派”整个盛衰浮沉,是京江最为重要的画家之一,与张崟、顾鹤庆为“京江画派”三大骨干。潘思牧通过绘事,积极参与进以王文治为中心的镇江地区文化圈中。



王文治为此册题签、题耑、录诗文八首,题跋,

字数之多、篇幅之完整实为少见。



本册中骆绮兰《纪梦诗》八首,记述她在梦中登天、渡海、登科、从军、种田、隐居、求仙、学佛等事,诗句清新俊逸、恬淡新巧,极具画面视觉效果。


骆绮兰作为闺阁诗人,受到当时社会的诸多制约,她只能以《纪梦诗》寄托自己的抱负,而王文治、潘思牧将她的梦境实体化,呈现出京江文人的浪漫情怀,宛若栩栩然的蝴蝶,联通了梦境和现实。



本册题跋者皆为名家,拍品来源清晰,流传有序。

袁枚跋文收录于《听秋轩赠言》卷三《题佩香女弟子八梦图》,为袁枚最晚年小楷经典之作。且题写跋文时袁枚已年过八十,依然为女弟子题此长跋,说明直至袁枚去世前,他与骆绮兰都保持着真挚且密切的交往。本篇袁跋气息静穆平和,极具书卷之气。




袁枚(1716~1797),字子才,号简斋,晚年自号仓山居士、随园老人,浙江杭州人。

乾隆四年进士,官江宁等地知县。以诗闻名于时。著《小仓山房集》、《随园诗话》等。


《听秋轩赠言》卷三,[清] 骆绮兰撰,

清乾隆六十年(1795)金陵龚氏刻本



曾燠、潘奕隽随后题跋,同治癸亥(1863)年,吴云和许仙圃分别题跋。之后是册进入宗源瀚收藏,1866年宗源瀚为之作跋,跋文中概述许仙圃生平,并对此套册页赞赏有加。后又为宗湘文幕友沈梧所藏。本册外观为民国旧装裱,附带老布套,保存品相极好,值得收藏。



曾燠、潘奕隽、吴云等先后题跋

本册外观为民国旧装裱,保存品相极好






此京江送别图卷乃张崟为查林所绘,卷后题跋累累,是查林历三十余年精心呵护而成。是卷不仅是张、查二人往来的重要史实数据及见证,也完整呈现了查林爱艺术、重情义的自我形象,以及其一生足迹交游的缩影。


上款人查林出生名门,为天津水西庄查氏后裔,是湖南巡抚查礼之孙、大理寺少卿查淳之子,诗学出自王文治门下。




2023西泠秋拍

张崟 画,韩崶、张敦仁、顾鹤庆、宋翔凤、黎讷 等近二十家题

为王文治弟子查林作 京江送别图

设色纸本  手卷

1799年作

引首:106.5×26.5cm  画心:123×27cm

题跋:109×28.5cm 161.5×32cm 370×32cm


说明:查林上款并题跋。伍有庸题引首。龚立海、彭蕙支、韩崶、胡翔云、查世官、魏瀚、张敦仁、孙韶、顾鹤庆、宋翔凤、黎讷、史昺等题跋。


此卷乃张崟为查林所绘,卷后有近二十家题跋。本卷经重修装池再题跋,是查林历三十余年精心呵护而成,现长8.7米。是卷不仅是张、查二人往来的重要史实资料及见证,也使卷中张、查、顾、韩等人的真挚情谊跃然纸上,更是完整呈现了查林爱艺术、重情义的形象。


上款人查林出身名门,早年间随父游历于苏锡常镇等地,并与当地名士结交。此作完成于查林18岁离开镇江欲北上归家之时,正参与纂修《嘉庆丹徒县志》的张崟绘此以送别,画面描绘友人西津渡口握手赠言,远望焦山与金山之景,以表对这忘年交的依依惜别之情。


此卷为张崟早年佳作,题跋者包括京江画派最初两代代表人物,可谓是见证京江画派的诞生与发展,后又随查林游历四海,让京江画派与其他各地文化圈交流接触。



著录

1.《忆山堂诗录》卷六,[清]宋翔凤撰,清嘉庆二十三年(1818)刻道光五年(1825)增修本。(宋翔凤题跋)

2.《还读斋诗稿》卷八,[清]韩崶撰,清道光七年(1827)刻二十四年(1844)续刻本。(韩崶题跋)

上款简介

查林(1782~1832),字桂一,号茂亭,又号花侬、松生、守樗,顺天宛平(今属北京)人,祖籍天津水西庄人。查礼之孙,查淳次子。诗学出自王文治门下。国学生,官至南宁州知州。敕授承德郎,诰赠奉政大夫。工画墨梅。著有《花侬诗钞》。





查林自少时便常随父亲查淳辗转,据考,乾隆五十八年(1793)四月,查淳补授江苏常镇通道员。因此,十几岁的查林便常走访于苏锡常镇等地,结识往来当地的文坛名彦,并与丹徒名家王文治、刘端临、张崟、顾鹤庆等结为师友。



画面描绘友人于西津渡口握手赠言,依依惜别的情境

张崟更在款识中赞查林气度风雅,言及二人

相交钦心数载得以缔交



张崟年长查林二十余岁,二人自查林少年时相识,可谓忘年交。此图画于1799年腊月,时张崟39岁、查林18岁,此时的张崟正参与纂修《嘉庆丹徒县志》。


更为重要的是,本画历经劫难而幸存,此卷辗转数载而重生。

据卷中1805年查林补写长篇题跋可知,本卷因1801年京城雨涝而残损不堪,原卷中诸位名士(如丹徒训导刘端临、丹徒张学仁、丹徒鲍文逵、丹徒戴三锡、丹徒顾鹤庆等)的题跋诗文尽残缺不可读,仅张崟所画留存,故而更为珍贵。



先是张夕庵崟绘图送别,符拓庵宽倩人雅制成卷。是日,乃各题诗以宠其行......斯卷适遭其厄,既于瓦砾中寻得,前后多败纸,惟图画仅存......惜当时握手赠言者,仍当在梦魂寤寐中求之耳。苦忆其诗,所能述十不过二三。虽断珪零璧,不忍弃焉......


后查林将此图放置匣中,随身携带遍步南北,于1805年重新装池于湖南长沙,并凭记忆补录原卷中所录题跋诗文,期间又请韩崶、顾鹤庆、宋翔凤、张敦仁等近二十家文人相与唱和,可见用心之至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顾鹤庆与查氏家族关系十分密切,查林于诗集题注中自言“昔侍先大夫寓居京江,弢庵过从无虚日”。更为重要的是,查林的父亲查淳(篆仙)是顾氏艺术道路上的重要助推人,正是在查淳的资助、引荐之下,顾鹤庆的画技日渐精益,视野更加开阔,逐渐形成“顾柳”之画风,并在短短两三年间名噪都下。



顾鹤庆于本卷重装七年后再跋

卷中“张松顾柳”的合体十分养眼



此外,本卷跋者中或只有顾鹤庆一人书跋两次。

第一次跋于本卷残损重装前,约于1800年,顾氏在原卷中阐述其因查林父亲引荐进京,客宿查林家一事。第二次跋于本卷重装七年后,即1812年春,顾、查二人于扬州相聚,书旧句忆往昔。



韩崶与查淳交好,且与查林多有诗词唱和,皆可见载。



关于此京江送别图卷,韩崶在诗集中两次提及,第一次写于1806年,并在诗后作题注曰“原卷为风雨渗漏,诸名士诗已残缺不可读,是卷乃公子记忆补录者”,与本卷查林自跋所述相同



《还读斋诗稿》卷八,[清]韩崶撰,

清道光七年(1827)刻二十四年(1844)续刻本。


《忆山堂诗录》卷六,[清]宋翔凤撰,

嘉庆二十三年(1818)刻道光五年(1825)增修本。



本卷自查林十八岁起,直至其去世前两年,经重修装池再题跋,前后跨越三十余年,现长8.7米。查林对此卷的珍视不仅赋予了本卷第二次生命,也使卷中张、查、张、韩等人的真挚情谊跃然纸上,如今鲜活的展现在世人面前。



张敦仁题跋


孙韶题跋




京江画派两大家族

张自坤、张崟、张深



2023西泠秋拍

张自坤[清]  草书 自作诗册

纸本  册页(二十八页)

25×15.5cm×28


说明:张自坤为张崟之父、王文治好友,其为京江画派最为重要的资助人之一。本拍品有抄家退还编号。







2023西泠秋拍

崟(1761~1829)  黄山云海图

设色纸本  立轴

1818年作

144×39cm






2023西泠秋拍

崟(1761~1829)  古祠晚泊图

设色纸本  立轴

158×43.5cm






2023西泠秋拍

张深[清] 衡岳读书图

设色纸本 立轴

1825年作

128×31.5cm


说明:张深为张崟之子。







京江画派两大家族

潘振翼、潘恭寿潘思牧、潘圭



2023西泠秋拍

潘振翼[清] 信札一通

纸本 镜片(一帧二页)

26×10cm×2


说明:叶玉森、钱定一旧藏。

潘振翼[清],字傅天,江苏丹徒(今镇江)人。潘恭寿之父。



鉴藏者简介:1.叶玉森(1880~1933),字荭渔,号中冷,江苏镇江人。曾任滁县、当涂等县知事,1930年后为上海交通银行总管理处秘书长。精研商卜文,能诗词。着有《枫园画友录》。叶玉森的五凤研斋,取自他收藏的“汉五凤二年砖砚”,极为珍罕,故而砖砚被叶氏视作书斋长物。


2.钱定一(1914~  ),字夷斋,江苏常熟人。国画家、工艺美术家、诗人。早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,师从吴子深。历任教授,现为上海诗词学会理事、苏州美协执行委员、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。






2023西泠秋拍
潘恭寿(1741~1794) 为唐耀卿 长春图
设色纸本 立轴
1787年作
109×28.5cm


说明:王文治题跋,唐耀卿上款。


上款简介:唐耀卿[清],号达池居士,丹徒(今属江苏镇江)人。善写生。与同里潘恭寿相善,故其画笔酷似之,而名不及潘。两人清斋奉佛,俱有修然出尘之思,其画格清远,得力于禅悦居多。

跋者简介:王文治(1730~1802),字禹卿,号梦楼,室名柿叶山房,江苏镇江人。乾隆二十五年探花,官翰林,出任云南姚安府知府。曾掌教杭州崇文书院。工书法,与翁方纲、刘墉、梁同书并称“翁刘梁王”四大家。





2023西泠秋拍

恭寿(1741~1794)  拟沈周屋舟图

设色纸本  手卷

129.5×28.5cm


说明:朱积诚鉴藏。 


鉴藏者简介:朱积诚(1892~1982),原名声树,一作绩辰,字诚斋,别号絜闇、听竹居士,江苏奉贤(今属上海)人。寄居上海。书画、篆刻家,画从程瑶笙,书师清道人,刻印学邓如石、赵之谦。






2023西泠秋拍

思牧(1756~1843)  临董其昌山水

设色绢本  镜片

1830年作

134.5×106.5cm







2023西泠秋拍

潘圭[清]  云山人家图

水墨纸本  镜片

52×19cm







京江先驱

王文治、颜振义



2023西泠秋拍

王文治(1730~1802)  行书 临瘗鹤铭卷

纸本  手卷

217×31cm






2023西泠秋拍

振义[清]  青城雅集图

设色绢本  手卷

引首:109.5×36.5cm 画心:332.5×39cm

题跋:251.5×31.5cm 35.5×9.5cm 259×41cm


说明:顾复初题引首。窦垿、吴棠、龚瑛、杨重雅、杨秉璋、史致康等题跋。


跋者简介

1.顾复初(1813~1894),字子远,号幼耕、听雷居士、罗曼山人,晚号潜叟,亦作静廉居,江苏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,拔贡生,曾官光禄寺署正。咸丰末,应四川督学使何绍基邀请入蜀,以州判仕蜀,入完颜崇实幕。后历为吴棠、丁宝侦、刘秉璋幕系。工诗、古文词,通辞章,擅楹对,工书画,其留在望江楼、杜甫草堂、武侯祠等著名景区的楹联备受推崇,光绪中被誉为蜀中第一书家。

2.窦垿[清],字于坫,又字子州,号兰泉,清嘉庆九年(1804)生,祖籍江南泰川,明代迁居云南。

3.吴棠[清],字仲宣,一作仲仙,号棣华,安徽肝胎人。官至两江总督、四川总督等。

4.龚瑛[清],巴县(今属重庆)人,道光二十年进士。

5.杨重雅(?~1879),原名元白,字庆伯,德兴(今江西上饶)人。道光二十一年(1841)进士,授职翰林院庶吉士,改任散馆检讨,充任武英殿总幕。咸丰二年(1852),总幕《宣宗实录》,同治元年(1862),檄办顺庆、潼川团练,参与镇压太平天国。同治十一年主持修纂《德兴县志》和《德兴金石志》等地方志书。光绪元年(1875),调任广西布政使。光绪三年,升授广西巡抚。著有《管斑集》等书,今四川、甘肃、宁夏等地有其墨迹。

6.杨秉璋[清],字礼南,浙江人。进士,官蜀,提学使。工书,师董其昌,颇超逸隽秀。

7.史致康[清],字叔平,直隶(今河北)举人。善射工诗,能书盈丈大字。授宁远府,蜀中遗墨尤多。







京江发展期

顾鹤庆、周镐、明俭 等


2023西泠秋拍

鹤庆(1766~1830后)  天风霄露图

水墨纸本  立轴

1812年作

136×74cm    






2023西泠秋拍

明俭[清]  松溪静坐图

设色纸本  立轴

1822年作

163×46cm







2023西泠秋拍

周镐[清]  仿倪瓒山水

水墨纸本  立轴

1833年作

136.5×32cm




网站地图